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牛棚封閉搵鬼去.打壓言論唔知衰

位於土瓜灣的「牛棚藝術村」成立至今已近十年,村內多個受藝發局資助的團體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推動本地文化發展。然而在政府產業署的苛刻管理下,藝術村的發展一直受其限制,如參觀者出入需經身分證登記,禁止村內的拍攝活動,近月更禁絕任何參觀者內進,所有進出人士必須出示展覽單位之邀請卡,令有興趣參觀牛棚的社區人士被拒諸門外。

剛剛舉行的「土人土事」牛棚社區藝術計劃中,藝術家程展緯在展覽單位外牆懸掛出一面批評產業署管理手法之橫額作品,竟遭勒令要求立刻把該作品拆除,明顯是選擇性地借助行政暴力,打壓言論及創作自由,意圖消滅藝術工作者對產業署管理不是的批評。我們對產業署這種為低劣手法感到極度憤怒。

《牛棚社區網絡關注組》由一眾藝術工作者及社區人士組成,連日來我們於網上及牛棚門外發動聯署,並已收集近六百多個網上及附近居民的聯署。我們要求產業署:
1.
就打壓言論自由之事件公開致歉;
2.
立即檢討並改善牛棚藝術村之管理手法,配合村內發展需要;
.引入社區參與對牛棚未來規劃的討論

我們認為事件反映了產業署長期未有盡心盡力理解藝術村的發展需要而以其箝制式的官僚思維,不惜為了管理方便而犧牲市民權益,也懼怕批評意見的表達和公眾的討論,未能趕上民主社會的要求。事件也反映了政府部門間欠缺文化素質,部門與部門之間則各自為政,對於民間意見不予理睬,經常忽略民間持分者的意見,寧願執行一式化的僵化條文,也不留市民大眾一條活路。

古蹟保育與日常生活大可融合,而虛有其表的古蹟工程,偏偏政府在規劃文化空間、活化古蹟等上,欠了對於地方生活文化特色的調查認識,公平公開的規劃,拒絕民間想像、以及對此的支援,任由行政官僚直接管理一些條文以外的灰色地帶,扼殺創意,結果自綁手腳,硬把如藝術村的好事美意,弄成了臭名和國際笑柄。

我們認為牛棚藝術村的管理手法,以及此類公共空間日後發展之規劃,有關部門應當作在最早階段即作公開諮詢,容許市民持份者持續參與,帶有社區參與的面向。當中佔用了公共資源的藝術團體不單也有責任向公眾交待他們的意向,更該盡力為其社區街坊服務對象爭取權益。社區藝術的發展,對促進本港藝術生態和市民的文化參與,無疑比君臨天下之勢的西九發展更為根本。

《牛棚社區網絡關注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